“在中关村,如果凌晨一块广告牌掉下来砸死10个人,8个是程序员,2个是项目经理。”这是一则最近流传在北京互联网圈子中的段子。
位于北京西北部的中关村是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都的科技中心,因汇聚大量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与北京另外两个新兴的科技枢纽——西二旗、望京并称为中国的“硅谷”。
现年27岁的俞昊然2014年从美国毕业后,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教育公司,主打教初中左右年龄段的孩子们编程。
在创业初期,俞昊然和团队几乎夜以继日的工作,每天凌晨两点回家,只睡三四个小时。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五年不到,公司的估值已近2亿元人民币。但作为代价,他也因此患上了慢性失眠症。“晚上完全睡不着,闭上眼睛想的是公司的事,”他对BBC中文说。
曾经,俞昊然这样勤奋的创业者被当成很多中关村程序员的榜样。无论是主动工作,还是被迫加班,一种被称为“996”——朝九晚九、每周六天的工作模式,在近两年成为中国很多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常态。
然而,一个转折点似乎正在到来。2019年4月,数以万计的中国程序员们发起的一场围绕劳动权益的线上抗议席卷了社交网络,他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便是“996”工作制。
BBC此前曾报道,愤怒的程序员们号召大家将实行这些制度的公司公之于众,并加入黑名单。还有网友研发了“反996许可证”,希望对存在加班文化的公司进行约束。
几年前,俞昊然在创业时,便决定将公司安置在中关村附近一栋写字楼的合作空间内。他说,因为这可以更轻松地从附近顶尖高校挖掘人才。
如同美国硅谷背靠世界级名校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地处北京北四环的中关村则位于中国名校清华、北大和人民大学之间,地理位置优越。
27岁的冯尹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的前员工。字节跳动是全球最大的独角兽企业,日活跃使用人数超过2亿,旗下产品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等受年轻人喜欢的app。
冯尹说,当时在位于中关村的字节跳动工作时,最明显的感觉便是晚上打车难,因为很多公司规定10点后下班用车是可以报销的。
“去年有一次下雨,我下班已经很晚了,想用打车软件,结果告诉我前面还有300多个人在排队,”冯尹对BBC中文说。
除了打车难,密密麻麻的从落地窗传出的灯光也时刻提醒路人,这是一个没有夜晚的地方。灯光长明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熬夜工作的员工。
2016年9月,中国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首次被爆出实行每天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这种模式逐渐成为了很多公司的“标配”。
在一家咨询公司负责数据抓取的唐钧今年24岁。他每天早上8点多起床,晚上常在10点才能回家,工作时间近13个小时。他的主要工作是编写爬虫代码,来自动提取网页上的有用信息以进行分析。
“每天光坐一天已经很不舒服了,”唐钧说。“真正写代码反而不会太疲惫,但在思考和调试时很容易疲惫,因为存在不确定性,你可能想了很久都没有解决办法。”
唐钧说,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模式并非自愿,“但没有其他选择,因为整个行业大多都是这样”。
中国《劳动法》规定,中国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这显然远远低于“996”工作制中,一些人可能实际工作的72小时。
尽管看似有章可循,但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娄宇对BBC中文说,实际中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借口”,例如“劳动者没有完成工作任务”,或是“自愿加班”等。
一些中国互联网“大佬”们面对“996”抗议的反应,似乎佐证了这个说法。电商平台京东的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一封今年4月的内部邮件中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在微博表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马云和刘强东的话在互联网上引发猛烈批评。有网友评论道,“我们和你谈法律,你和我们谈情怀”。还有网友说,“大家都去‘996’了哪还有时间生孩子?”
危机并存
中国互联网公司普遍实行“996”工作制背后的底气,或许来自于该行业带给年轻人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官方在2019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三分之一。
位于北京西北部的中关村是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都的科技中心,因汇聚大量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与北京另外两个新兴的科技枢纽——西二旗、望京并称为中国的“硅谷”。
现年27岁的俞昊然2014年从美国毕业后,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教育公司,主打教初中左右年龄段的孩子们编程。
在创业初期,俞昊然和团队几乎夜以继日的工作,每天凌晨两点回家,只睡三四个小时。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五年不到,公司的估值已近2亿元人民币。但作为代价,他也因此患上了慢性失眠症。“晚上完全睡不着,闭上眼睛想的是公司的事,”他对BBC中文说。
曾经,俞昊然这样勤奋的创业者被当成很多中关村程序员的榜样。无论是主动工作,还是被迫加班,一种被称为“996”——朝九晚九、每周六天的工作模式,在近两年成为中国很多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常态。
然而,一个转折点似乎正在到来。2019年4月,数以万计的中国程序员们发起的一场围绕劳动权益的线上抗议席卷了社交网络,他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便是“996”工作制。
BBC此前曾报道,愤怒的程序员们号召大家将实行这些制度的公司公之于众,并加入黑名单。还有网友研发了“反996许可证”,希望对存在加班文化的公司进行约束。
几年前,俞昊然在创业时,便决定将公司安置在中关村附近一栋写字楼的合作空间内。他说,因为这可以更轻松地从附近顶尖高校挖掘人才。
如同美国硅谷背靠世界级名校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地处北京北四环的中关村则位于中国名校清华、北大和人民大学之间,地理位置优越。
27岁的冯尹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的前员工。字节跳动是全球最大的独角兽企业,日活跃使用人数超过2亿,旗下产品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等受年轻人喜欢的app。
冯尹说,当时在位于中关村的字节跳动工作时,最明显的感觉便是晚上打车难,因为很多公司规定10点后下班用车是可以报销的。
“去年有一次下雨,我下班已经很晚了,想用打车软件,结果告诉我前面还有300多个人在排队,”冯尹对BBC中文说。
除了打车难,密密麻麻的从落地窗传出的灯光也时刻提醒路人,这是一个没有夜晚的地方。灯光长明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熬夜工作的员工。
2016年9月,中国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首次被爆出实行每天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这种模式逐渐成为了很多公司的“标配”。
在一家咨询公司负责数据抓取的唐钧今年24岁。他每天早上8点多起床,晚上常在10点才能回家,工作时间近13个小时。他的主要工作是编写爬虫代码,来自动提取网页上的有用信息以进行分析。
“每天光坐一天已经很不舒服了,”唐钧说。“真正写代码反而不会太疲惫,但在思考和调试时很容易疲惫,因为存在不确定性,你可能想了很久都没有解决办法。”
唐钧说,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模式并非自愿,“但没有其他选择,因为整个行业大多都是这样”。
中国《劳动法》规定,中国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这显然远远低于“996”工作制中,一些人可能实际工作的72小时。
尽管看似有章可循,但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娄宇对BBC中文说,实际中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借口”,例如“劳动者没有完成工作任务”,或是“自愿加班”等。
一些中国互联网“大佬”们面对“996”抗议的反应,似乎佐证了这个说法。电商平台京东的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一封今年4月的内部邮件中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在微博表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马云和刘强东的话在互联网上引发猛烈批评。有网友评论道,“我们和你谈法律,你和我们谈情怀”。还有网友说,“大家都去‘996’了哪还有时间生孩子?”
危机并存
中国互联网公司普遍实行“996”工作制背后的底气,或许来自于该行业带给年轻人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官方在2019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三分之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